成都春熙路三年級英語暑假輔導可靠嗎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加法豎式》教學設計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加法豎式》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小學數學第二冊教科書第59~60頁內容。教學目標1.通過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筆算加、減法的教學,使學生理解算理,掌握豎式的寫法和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2.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教學重點與難點初步掌握筆算加、減法的方法,明確相同的數位對齊,并能正確列式計算。教...
上課方式:"一對一"VIP班 "2-6人"精品小班 "10余人"大師班課程特色:名師輔導,高分保優(yōu)
小學文化課補習培訓暑假班搶先優(yōu)惠報名!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重疊問題》教學設計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重疊問題》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1、使學生借助直觀圖體會,利用集合思想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
2、使學生掌握解決重疊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豐富學生對直觀圖的認識,發(fā)展形象思維。使學生在主動參加數學活動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善于思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準備:每人白紙兩張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探究新知
(一)、巧妙設題,直觀感悟
喜歡《藍貓?zhí)詺馊枴分茱w王道浩許露李蘇影王濤
喜歡《紅貓藍兔七俠傳》周飛王道浩許露陳新寒陳傳活李力
1、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喜歡)你們喜歡哪些動畫片?(隨意請兩三位學生回答)瞧你們這么喜歡看動畫片,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藍貓?zhí)詺馊枴贰都t貓藍兔七俠傳》,據我從某個班了解:(出示課件)
2、收集數據
師:現在根據這個統(tǒng)計表,我們可以了解到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的信息可能有:
①喜歡《藍貓?zhí)詺馊枴酚?人。
②喜歡《紅貓藍兔七俠傳》有6人。
③兩種都喜歡的有3人。
3、發(fā)現問題
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引出學生的問題:喜歡這兩種動畫片的同學一共有幾人?
師:喜歡這兩種動畫片的同學一共有幾人?
預設:
A、學生可能說一共有11人,(這時,教師引導:有不同意見嗎?)學生可能會說只有8人。(為什么?引出:有3人重復了兩次。)
B、學生可能說一共有8人,(這時,教師故作奇怪的樣子提問:喜歡《藍貓?zhí)詺馊枴酚?人。喜歡《紅貓藍兔七俠傳》有6人。一共有11人,還有3人哪里去了?引出:有3人重復了兩次。)
(二)、引出集合圖,加深理解
在這張表中我們發(fā)現周飛、王道浩、許露的名字重復出現了三次,現在你能不能用其他方式重新整理名單,更清楚地來表示出喜歡《藍貓?zhí)詺馊枴酚?人,喜歡《紅貓藍兔七俠傳》有6人,兩種都喜歡的有3人,并且每個人的名字只能出現一次。(學生設計時,教師要注意篩選。)
1、展示各個小組的創(chuàng)作,聽聽學生的理由。
(如果有出現韋恩圖最好,并且直接問各部分的意義。沒有的話用課件直接出示韋恩圖,講述故事)
師:在很久以前也有一個人和我們同學一樣會動腦筋,他就是英國的邏輯學家韋恩。韋恩最早想出了用這樣的圖來表示重疊,于是后人就用他的名字來命名,稱之為韋恩圖。如果你們比韋恩早出世,那這幅圖就要用你們的名字來命名了。
(課件演示) 先出示兩個獨立的集合圈:
喜歡《藍貓?zhí)詺馊枴?喜歡《紅貓藍兔七俠傳》
(課件演示兩圓合并)
課件演示兩圓合并
說說圖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義,這中間重疊的部分表示什么呢?(出示箭頭,同時出現兩種都喜歡的同學名字),紅圈左側呢?(是只喜歡《藍貓?zhí)詺馊枴返耐瑢W),綠圈右側呢?(是只喜歡《紅貓藍兔七俠傳》)?
(三)、掌握算法,歸納揭題。
既然我們已經清楚了各部分的含義,那誰能用列式的方法計算出喜歡這兩種動畫片的同學一共有多少人呢?
學情預設:學生會應該會想出四種方法:①5+6-3=8(人)②6-3+5=8(人)③5-3+6=8(人)④(5-3)+(6-3)+3=8(人)(學生的每一個算式都要求講透算理。)
你會給這種現象取名字嗎?生活中有這種現象嗎?(出示課題)
三、鞏固練習
現在,我們就來試試吧!
1、(書上110第2題) 數學廣角的文具店開業(yè)了,咱們去看看,誰來當 采購員把這兩天的進貨情況向大家介紹一下。這兩天一共進了多少文具呢?聰明的同學們幫他們計算一下吧。
(1)學生獨立思考并解決。
(2)同桌交流,重點說說想法。
(3) 反饋。(昨天和今天進貨的重復部份用重點號顯示)
2、下面共有幾個數(在這兩個圖中寫上一寫數)
3、前幾天,老師去綠色基地游玩,發(fā)現那里的徐教官招收了一批會管理草莓棚或苗圃的工人。會管理草莓棚的有7人,會管理苗圃的有10人。請你猜一猜:徐教官可能招收了多少工人呢?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想對大家說些什么?(可讓學生談收獲、談感受、評價別人等)